唐朝~盛唐~张说yuè(蓝网小课堂 464)
2024-10-16 88蓝保健品招商网
他是“开元盛世”时期名相,
他被誉为“诗人宰相”“一代词宗”
他就是“泰山大人”中的原型“岳父”
张说(Zhang Yue,667年—730年 ),字道济,一字说之。 原籍河东(今属山西),后徙居洛阳。唐朝中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宰相。
张说举进士是在永昌年间(689年—690年)。 武则天时,任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 后参与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大足元年(701年) 书成,擢凤阁舍人。 景龙元年(707年),张说因母死而退官服丧。丧期结束后,张说重新当上了工部侍郎,之后又迁任兵部侍郎 [78]。睿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后贬相州刺史,转岳州刺史等职。玄宗九年(721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三年仕终左丞相,卒谥文贞,两年后归葬于洛阳万安山家族墓地。
张说敦气节,重然诺。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时人称为“大手笔”。有《张燕公集》。 他的一生,正好反映了武则天晚期到唐玄宗早期之间一类人的典型状态。 张说于诗文,倡风骨,重意蕴,诗文兼擅。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位高望隆,推藉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湾、孙逖皆蒙奖掖。
一、人物生平
1、早年经历
张说早年曾参加朝廷举行的贤良方正科考试,应诏策论被评为第一,但因武则天认为“近古以来未有甲科” ,乃屈居乙等,被授为太子校书郎,又升任左补阙。,后来,在王孝杰军中担任节度管记,随其征讨契丹。
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命男宠张昌宗主持编修《三教珠英》,并援引一大批当世知名的“文学之士”参与修撰。 张说与李峤、徐坚、宋之问、崔湜等都在其中。 张昌宗平时只是高谈阔论,赋诗聚会,修撰工作以张说与徐坚出力最多。
大足元年(701年),《三教珠英》修撰完成。 张说以修书之功升任右史、内供奉,负责考功、贡举等事务。
2、放岭南
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多次遭到宰相魏元忠的弹劾,因而怀恨在心,遂构陷魏元忠私议“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称其有谋反之意。 武则天命将魏元忠下狱,并决定次日让张氏兄弟与魏元忠在朝堂上当面对质。张说当时正担任凤阁舍人。张昌宗私下对张说威逼利诱,让他指证魏元忠谋反。张说只得应允。
武则天次日召集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及一众宰相,共听张昌宗和魏元忠对证,但始终无法判定魏元忠有罪。张昌宗便请武则天召张说上殿作证。]当时,凤阁舍人宋璟、殿中侍御史张廷珪、左史刘知几皆在殿外等候,纷纷以正言规劝张说。 张说遂拿定主意,进殿后对武则天直称是张昌宗逼其作伪证。张昌宗气急败坏,反口又称张说是魏元忠的同谋。
武则天追问详情,张昌宗道:“伊尹流放商王太甲,周公代成王摄政。张说却称魏元忠是当代伊周,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张说辩解道:“张氏兄弟鄙陋无知,哪里知道伊周的德行。伊周乃是古之贤臣,备受钦仰,陛下任用宰相,不让他们效法伊周,那要效法谁呢?我岂不知附和张昌宗会得到好处吗?但我怕日后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故不敢昧心诬陷。”
武则天反认为张说是“反复小人”,将他和魏元忠一同下狱,过了几天再次询问张说。张说仍坚称魏元忠无罪。武则天大怒,命宰相与河内王武懿宗共同审理此案。但张说始终不肯诬陷魏元忠。当时,朝议汹汹,纷纷请求开释魏元忠、张说。武则天最终罢免了魏元忠的宰相之职,将他贬为高要县尉。 [16]而张说则以“忤旨”,被流放到岭南的钦州(治今广西钦州)。
3、历居要职
神龙元年(705年),张氏兄弟在神龙政变中被杀,武则天亦被迫退位。太子李显复位,史称唐中宗。张说被从岭南召回朝中,担任兵部员外郎,后累升至工部侍郎。
景龙二年(708年),张说因母亲去世,离职守孝。但丧期未满,李显便欲起复他为黄门侍郎。当时礼教衰薄,时人大都以能在丧期中被起复为荣耀。张说却坚守礼制,多番上表推辞,言语恳切,颇受有识之士的称赞。他服丧期满,复任工部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又以张说为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是年八月,谯王李重福在洛阳谋反,事败自杀。东都留守逮捕其党羽数百人,审讯数月却迟迟不能定案。李旦便命张说前往洛阳,负责审理此案。张说仅用一晚便将案件查清,捕获主谋张灵均、郑愔等人,弄清他们的全部罪状,并将其余误捕下狱者一律无罪释放。李旦盛赞道:“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既不冤枉良善,又不遗漏罪人。若非忠正之人,怎能做到。”他又命张说和国子司业褚无量一同担任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读。
4、两登相位
景云二年(711年),张说升任宰相,以本职加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监修国史。当时,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他指使术士上言,称五日内必有急兵入宫,暗指太子将会兵变夺位。李旦告诉身边侍臣,让他们做好防备。张说进言道:“这是有小人想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份,小人自然胆怯,流言便会平息。”李旦大喜,当日便命李隆基监国。 后来,张说又改任兵部侍郎,仍领同平章事。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太子李隆基称帝,史称唐玄宗。太平公主在朝中仍然拥有强大的势力,与皇帝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斗争也是日趋激化。张说在此之前便因不肯阿附太平公主,被罢去宰相之职,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他派使者献给李隆基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尽早铲除太平公主。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张说被征拜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不久,唐玄宗更改官职名称,张说被改封紫微令。 [25]张说与同州刺史姚崇关系不和睦。玄宗打算任命姚崇为相,张说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张说又让殿中监姜皎提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朝拜相。玄宗明知是张说的计谋,仍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5、贬出京师
姚崇任相后,张说非常害怕,私自到岐王李范府中申述诚意,结果被姚崇告发。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充任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张说又被他事牵连,再贬为岳州刺史。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担任宰相。张说与苏颋之父苏瑰是故交,便撰写一篇《五君咏》,在苏瑰忌日时献给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载苏瑰的故事。苏颋非常感动,向玄宗进言,改任张说为荆州长史。不久,张说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
6、平定叛胡
719年(开元七年),张说任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代理御史大夫,同时在军中修撰国史。
720年(开元八年),朔方大使王晙诛杀突厥降户阿布思等千余人,引起并州的同罗、拔曳固等部族的恐惧。为了平息事端,张说只率二十人,持节安抚各部,晚上还住在他们帐中。副使李宪得知后派人传信,劝他不要涉险,张说却丝毫不惧。诸部落深受感动,得以安心。
721年(开元九年),突厥降将康待宾反叛,自称叶护,攻陷兰池六州。唐玄宗命王晙率兵讨伐,又命张说参与军机。当时,康待宾暗中勾结党项,攻破银城、连谷,还占据粮仓。张说率一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兴县)袭击,大破康待宾,并乘胜追击。当逃到骆驼堰时,党项反戈,叛军溃散。张说招抚党项流散人员,使他们各安其业。副使史献认为党项反复无常,建议把他们全部诛杀。张说道:“如果把他们全杀了,是违背了天道。”于是奏请设置麟州,安顿党项。同年,张说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722年(开元十年),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并巡视边防五城。当时,康待宾余党康愿子举兵造反,自立为可汗,并劫掠牧马,西渡黄河出塞。张说率兵追讨,在木盘山擒获康愿子,俘虏三千人,又将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户五万余人强行迁往中原的许、汝、唐、邓、仙、豫等州。
起初,唐朝边境有镇兵六十多万,张说以“时无强寇,不假师众”为由,奏请裁军二十万,让他们回乡种地。唐玄宗对此犹豫不决,张说道:“边军虽多,但各将帅都只管拥兵自卫,役使兵丁营私。真能制敌,不在兵多。以陛下之英明威武,四夷都能臣伏,不用担心裁减人员会招来寇贼。臣请以臣全家百口人做担保。”唐玄宗这才答应。
当时,诸卫府兵贫弱,大都在轮班休假时逃跑了。张说建议招募壮士,修改条令,减少劳役,不到十天,便选得精兵十三万,分别补给各卫,增强京师的守卫。这就是后来的彍骑卫队。
7、复居宰辅
同年,唐玄宗从洛阳返回长安,途中打算前往并州。张说道:“汾阴脽上有汉朝所立的后土祠,这里的祭祀大礼长期废弛;陛下应当趁巡幸之机重修此礼,以便为农事祈求丰年。”玄宗接受他的建议。
723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回京,升张说为中书令。不久,玄宗设立丽正书院,招纳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等文学之士,让他们著书立说、讲论文史,并任命张说为修书使,主持其事。
724年(开元十二年),张说倡议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之事,并与徐坚等人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对不合时宜的旧仪程加以改正。
725年(开元十三年),玄宗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同年,玄宗封禅泰山,临行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源乾曜为左丞相兼侍中,又命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准备刻在泰山之上。封禅时,张说将跟随上山的执事官,都安排为自己亲信之人,并且越级升为五品,而对随行的兵士,只加功勋,不给赏赐。因此,朝野内外都埋怨张说专权。
8、被迫致仕
726年(开元十四年),玄宗打算重用河南尹崔隐甫,结果在张说的干涉下,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张说虽有才智,但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对同僚常当面驳斥,甚至呵斥谩骂。他与御史中丞宇文融不和,因此对宇文融所提出的建议,大多加以压制。不久,崔隐甫、宇文融和御史中丞李林甫一起上书唐玄宗,弹劾张说勾引术士占星、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唐玄宗便命源乾曜与崔隐甫、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等人一起在御史台审讯张说,结果罪状大多属实。
张说的哥哥左庶子张光在朝堂上割掉耳朵,为张说鸣冤,玄宗遂命高力士探视张说。高力士回来后,对玄宗道:“张说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坐在稻草垫子上,用瓦盆吃饭,惊慌恐惧地等候处分。”又述说张说对国家的功劳。玄宗于是赦免张说,仅罢免其中书令之职。
张说被罢政事后,就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又要求免去右丞相一职。唐玄宗不许,并且在遇到军国大事时,仍旧派人去询问他的意见。崔隐甫等人怕玄宗还会起复张说,对他百般诋毁。727年(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勒令张说致仕退休。
9、晚年生活
729年(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命张说兼任集贤殿学士。
729年(开元十七年),张说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相、集贤院学士,不久,接替源乾曜为尚书左丞相。不久,张说又因修撰《谒陵仪注》有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730年(开元十八年),张说患病,唐玄宗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并亲自为他书写药方。同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玄宗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亲自撰写神道碑文,并罢元旦朝会,追赠太师,赐谥文贞。
10、轶事典故
1、品评文章
张说和徐坚同在集贤院当学士十多年,爱好一致,感情相投。当时和他们共事的学士们,已经衰落的很多,独有他二人还留在集贤院。有一次,张说把当年的学士名字一一写出来,和徐坚一起观看。
徐坚问道:“他们当年都是各有专长,各领风骚啊,请问文章方面,谁先谁后?”张说道:“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的文章,都是良金美玉,无可挑剔。富嘉谟的文章,严峻峭拔,雄奇豪放,别具一格,但他这种言论,若是用在议论朝政的地方,必然引起大乱子。阎朝隐的文章,浓妆艳抹,词藻华丽,轻歌曼舞,读后令读者愉悦,虽然有些风流儒雅,但是有点过于幽默诙谐。”
徐坚又问:“现在的后起之秀,谁的文章好?”张说说:“韩休的文章,有如美酒佳肴,词语典雅,但缺少韵味。许景先的文章,虽然肌肤丰满,华丽可爱,但缺少风骨。张九龄的文章,有如淡妆素裹,应时实用,但缺少润饰。王翰的文章,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啊!”
2、玉燕投怀
相传张说的母亲曾梦到一只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因而有孕,生下张说。后来,人们便以“玉燕投怀”作为降生贵子的祝颂语。
3、岳父泰山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张说为封禅使。按照惯例,封禅之后,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张说却利用职权,把本是九品小官的女婿郑镒提升至五品,并赐绯色朝服。玄宗大宴群臣,看到郑镒,问他为什么升的这么快。郑镒无言以对,戏子黄幡绰道:“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后来,人们就把妻父(丈人)称为泰山,并衍生出将妻母称为泰水及岳父、岳母、列岳(泰山为五岳之首)等说法。
4、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相传姚崇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道:“张说对我怨恨很深,将来可能会毁我名声,报复你们。我死之后,他出于礼节,必来吊丧。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这些东西,那你们可能会有灭顶之灾;如果他看了这些东西,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碑文。得到他所撰碑文后,你们马上誊写,呈报皇上,并准备好石碑,立即雕刻。他考虑事情通常比我迟钝,几天之后一定会后悔。倘若他要以修改为托词收回碑文,你们就说已报请皇上批准,并将雕刻好了的碑拿给他看。”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前来吊丧,见到所陈列的珍宝器皿,看了又看。姚崇的儿子遵照他生前的吩咐,将张说喜欢的珍宝器皿全送给了他,并顺利得到了张说撰写的碑文。碑文叙述姚崇的生平,褒扬姚崇的政绩,据说是当时最好的墓志。
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取碑文稿本,说文辞不够周密,需要修改。姚崇的儿子领来人去看已刻好的碑文,告诉他碑文已通过了皇帝审阅。张说为此懊恼万分:“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5、张说避祸
张说有一个宠爱的婢女,被门生偷偷地带走,张说想用法律来制裁他。门生说:“先生难道以后没有紧急用人的时候吗?何必吝惜一个婢女。”张说奇其语,就把婢女送他,打发他走。此后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后来张说遭受姚崇的陷害,随时可能大祸临门。这个门生忽然半夜临门,请张说用夜明帘进献给九公主,为他在唐玄宗面前说好话,才化解了这场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