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滋行业正从"传统滋补"向"科学剂型+精准营养"转型,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80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12%。行业将呈现"两极化发展":高端功能性膏方与大众即食膏滋并行增长。
剂型革命:从苦口良药到美味零食
爆珠膏滋(如东阿阿胶"小粉珠")、气泡膏饮(正官庄试点)等年轻化剂型涌现
2025年即食型膏滋占比达35%(2018年仅8%)
成分升级:从经验配伍到靶向配方
基因检测+AI配伍:雷允上推出"九种体质膏方",根据基因报告调整阿胶/人参比例
国际原料融合:澳洲麦卢卡蜂蜜+中式四物膏(广药集团已上市)
功能细分:从泛滋补到精准干预
新品类 | 代表产品 | 目标人群 |
---|---|---|
电竞护眼膏 | 同仁堂蓝莓叶黄素膏 | Z世代游戏玩家 |
代谢管理膏 | 胡庆余堂桑叶葛根膏 | 血糖偏高人群 |
情绪舒缓膏 | 片仔癀GABA酸枣仁膏 | 高压职场人群 |
科技赋能生产
微波真空浓缩技术(耗时从48小时缩至6小时)
区块链溯源(扫玛查看药材种植到熬制全流程)
渠道重构
药店定制窗口(杭州方回春堂膏方定制占比超40%)
直播工厂(观夏推出"古法熬膏"沉浸式直播,转化率提升3倍)
标准化困境:
手工膏方难以通过GMP认证(2025年已有23家作坊被取缔)
价格两极分化:
高端定制膏方达5000元/料(低端产品仅99元/瓶)
消费者认知断层:
年轻人认为"膏滋=中老年专属"
药企:开发"便携条装膏滋"(如安宫牛黄膏条)
新品牌:打造"膏滋+智能杯"套装(自动控温冲调)
经销商:聚焦"办公室养生场景"(如午间速补膏)
"未来膏滋市场的赢家,将是那些用科技重塑传统,用数据验证功效的品牌——
✔ 把《本草纲目》变成临床报告
✔ 把砂锅熬制升级为智能制造
✔ 把长辈的叮嘱转化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数据来源:中国中药协会膏方分会、阿里健康滋补品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