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巴山夜雨酿成墨,让锦瑟声都唱着惘然,连春蚕到死的瞬间,都成了笔尖最缠绵的停顿。
你或许在课本里读过“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却未必知道那抹灵动背后,藏着多少无人能解的暗码;你一定记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灼热,但不知道这团火焰曾烧透多少个孤枕难眠的长夜?
他的诗里有月照西楼的朦胧,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的感叹;更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
今天,我们就循着那些多情的诗句,去遇见这位站在晚唐烟雨中的诗人——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河南 ,晚唐时期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宪宗 元和七年 出生】没落家族好儿郎
李商隐出生在河南荥阳的官宦家庭,相传他家是皇室宗亲,但是在他这一代家道十分中落,李商隐的父亲是一个县令,他时常教导李商隐读书写字,李商隐从小也极为勤奋,且聪慧过人。
【穆宗 长庆元年 10岁】日更夜读书难忘
在李商隐十岁的时候,家里突发变故。作为顶梁柱的父亲因为积劳成疾去世了,本就贫穷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生计,李商隐白日耕种晚上为富贵人家抄书赚钱。即便环境艰难,李商隐也不忘读书,借着抄书的便利,他也算是饱读诗书。
【文宗 大和元年 16岁】幸得贵人传文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李商隐十六岁的时候,他拿着自己精心撰写的《才论》《圣论》去洛阳拜访兵部尚书“令狐楚”。令狐楚看了他的文章对他十分欣赏,于是决定把李商隐纳入自己门下。并且安排李商隐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学习,并亲自传授李商隐骈文的写作之法。
李商隐对令狐楚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为了表达感谢专门写了一首《谢书》诗里有一句: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意思是自从得到了老师的衣钵传承,我就不羡慕西汉的王祥在封侯之后得到了配刀奖赏。
【文宗 大和四年 19岁】奈何燕雀不相饶
李商隐在令狐楚的门下一直学习,并且文采已经崭露头角。于是这一年李商隐和他老师的儿子令狐绹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大家都知道晚唐的科举十分的黑暗,只看出身不看才华,因此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名落孙山,而才华一般的令狐绹第一次科举考试就进士及第。
此后的几年,李商隐多次参加科举却屡屡碰壁,无奈他写下“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把考官比做燕雀,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愤慨。
【文宗 大和九年 23岁】可叹情道两难全
李商隐在考了很多次都没考上,索性就不考了。回到老家河南的玉阳山上的道观学道。
传说在这里李商隐遇到了他的初恋。有一天他在山里散步,遇到了一位正值妙龄、面容姣好的女子。此女名叫宋华阳,乃是公主御下的侍女,是跟随公主来到道观。
宋华阳一看面前的男子是英俊儒雅、举手投足尽显文人风度,于是二人两情相悦双双坠入爱河。
可惜二人的爱情在当时不合礼数,也违反了道观的戒律清规。于是李商隐被逐出山门,宋华阳被遣返长安。李商隐因为思念宋华阳,便写下了很多诗句如:《无题》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虽然不像彩凤有翅膀可以双宿双飞,但只要心里有彼此二人便是相通的。
又如:《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里: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把这段禁忌的爱情比作偷桃,把在道观学习比作窃药,把宋华阳比作所在宫中的彩色蟾蜍。表达了爱情和求道二者不可兼得,二人的爱情也被世俗所束缚。这个时期的李商隐经常想起,和宋华阳一起去一条叫做“玉谿”的河边玩耍,于是字号“玉谿生”来纪念那段美好时光。
【文宗 开成二年 26岁】登科丧师福祸随
这段爱情就像晚上的烟花,美丽却转瞬即逝。没办法,生活还得继续。这个时候李商隐已经26岁了,他又开始了考取功名的科举之路。不过他在令狐绹的举荐下,顺利考中进士。
可是这份喜悦还未消散,便传来恩师令狐楚病重的噩耗。令狐楚嘱托李商隐代替他写遗书后,便与世长辞。李商隐也和令狐绹等人一起把老师的棺椁送回了长安。
料理完老师的丧事后,李商隐收到了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甘肃做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很器重,甚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李商隐。然而当时的朝堂上,牛李党争愈演愈烈。李商隐的同学令狐绹是牛党的人,但是李商隐现在的领导王茂元是李党的人。所以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在令狐绹这些牛党眼里视为背叛。
从这里开始,李商隐在仕途上就经常收到排挤,比如李商隐考上了官,却莫名被除名。李商隐当上官了,却老是被调走。
【武宗 会昌元年 30岁】夕阳西下樊南生
李商隐在仕途上磕磕绊绊,就这样到了30岁的年纪。因为他老受到排挤,李商隐就决定去自己岳父手下干活。但是这时候母亲突然去世了,李商隐只能回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里,李商隐经历了岳父去世、侄女去世。这段时间,李商隐一直在长安城南边的樊川守孝,暂时离开了纷扰的官场。这里曾经是杜牧、裴度隐居的地方,景色十分美丽,李商隐看着夕阳照在草原上,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抒发了自身对时光流逝、理想难成的无奈与怅惘。也因为他在樊川南边住着,便被人称为“樊南生”。
【宣宗 大中元年 36岁】雨夜思归仕途艰
这个时候李商隐在广西桂林刺史手下干活,但是宣宗一上台,重用牛党。李商隐的领导,因为是李党的人,于是被贬,李商隐也因为和李党的人关系密切被罢官,不得不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妻子写信问他什么时候能到家呢?这时候正在下雨,李商隐拿着书信,对妻子和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于是写下了《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年,李商隐回到了长安。节度使卢弘止请他担任幕僚。李商隐本以为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卢弘止却突然病逝,他不得不再次卸任归家。
【宣宗 大中元年 40岁】亡妻一去迷诗成
此时,命运的重击接踵而至,三年后,他的妻子王氏因病与世长辞,这让李商隐的世界瞬间崩塌。
此后,他的作品中多了一份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晚年李商隐在郑州居住时,他对着案头的锦瑟,锦瑟是一种乐器,思绪万千,挥笔写下那首千古谜诗《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一个叫锦瑟的女子、也有人说是描写音乐的诗,所以成为了千古迷诗。但是结合时间和浪漫,我认为这就是李商隐写给亡妻的悼亡诗。诗中既有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又有对自己坎坷一生的回顾,更有对人生如梦、命运无常的叩问。
【宣宗 大中十二年 46岁】飘零半生终归根
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挫折,李商隐的身体和精神都已极度疲惫。这位在晚唐诗坛留下璀璨光芒的诗人,在郑州悄然病逝,年仅四十六岁。临终前,他或许会回忆起少年时抄书的那盏昏暗油灯,那是他在艰难岁月中坚持求知的见证;想起玉阳山的璀璨星辰,那是他与宋华阳那段纯真爱恋的背景;想起妻子窗前摇曳的烛光,那是家庭温暖的象征。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仕途的顺遂与失意,都化作了笔下那六百多首诗歌。
关于他的安葬之地,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这里靠近他的故乡荥阳,或许是他生前便已选定的归宿 —— 回归这片承载了少年记忆的土地,与先祖长眠一处。正如他诗中所写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生前的辗转与迷茫,终究在故乡的泥土里寻得了永恒的栖息。
【宪宗 元和七年 出生】没落家族好儿郎
【穆宗 长庆元年 10岁】日更夜读书难忘
【文宗 大和元年 16岁】幸得贵人传文法
【文宗 大和四年 19岁】奈何燕雀不相饶
【文宗 大和九年 23岁】可叹情道两难全
【文宗 开成二年 26岁】登科丧师福祸随
【武宗 会昌元年 30岁】夕阳西下樊南生
【宣宗 大中元年 36岁】雨夜思归仕途艰
【宣宗 大中元年 40岁】亡妻一去迷诗成
【宣宗 大中十二年 46岁】飘零半生终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