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名人-“孔门十哲”之仲由(蓝网小课堂 311)

2023-07-20 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有人说,我们使用的“路由器”

就是根据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是跟随孔子最久的得意弟子,

他死后,孔子再不食肉。。。

仲由(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img-t

一、人物生平

1出身贫微

这种自信,从子路第一次和孔子相遇时的言谈就能看出来。

 

一日,孔子外出,在街头看到一个小霸王模样的青年人,他头插公鸡毛,身披野猪皮,腰插一长剑。如此打扮,一看都绝非善茬,不是好惹的主。这人便是子路。

 

孔子却走上前,跟这个街头小霸王聊天,问:你喜欢什么?子路抱着胳膊,不屑地说:长剑。孔子继续平和地说:你很有天赋,如能加以学习,会更加出色的。

子路嘿嘿一笑:切,学习?学习能有什么用?南山上有一种竹子,不用繁琐的加工,就能做利箭,而且射出去能射穿厚厚的犀牛皮。所以说,有些东西本来就天赋过人,又何必费事地学习呢?

孔子则继续平和地说:如你所说,南山竹子本身很锐利,那么如果在这锐利的竹子尾部装上羽毛,把箭头进行打磨锋利,那么这箭是不是可以射得更远射穿更厚的东西呢?

子路听罢,如醍醐灌顶,不屑的笑渐渐收敛起来,他觉得这个人不简单,遂登门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门下最具特色的一个学生。

 

子路性格率真,敢说敢为,且武力过人,是对孔子最为忠诚的一位学生,同时也是跟随孔子时间最久的学生,当然也是和孔子感情最深的学生之一。

 

子路拜入孔门之后,基本上担任了孔子的私人卫士之责,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此后竟再没人敢用恶意的言语来论说孔子。

当然有人会质疑,孔子是老师,子路那么勇武,拜入孔门学什么呢?

实际上呢,在史载中,孔子不仅会教文化课,而且勇力过人,擅长骑射、驾车、音乐等,可谓是六艺造诣极深。因此,子路拜入孔门,要学习的可就多了。

 

孔子的大多数学生,在孔子这里学成之后,都出去做官了,大的做到宰相。子路作为孔子的爱徒,最后也出去做官。

 

 

2师从孔子

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

仲由为人伉直鲁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仲由为人果烈刚直,且多才艺,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子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可以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同时这一评价所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仲由很尊敬孔子,子疾病,子路请祷。但对待同一事物的对错,如果有他不同的观点,他也会提出来,与宰予,颜回不同,从不隐瞒。

如孔子见南子时,子路不高兴 ,因为南子美而好淫;当孔子谈正名时,他就说孔子太迂阔,他甚至认为读书并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如此坦诚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没有的。

 

在《论语·壅也》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孔子去见南子,当时南子作为卫灵公的夫人,名声却十分不好。孔子的学生子路误会了孔子是因为南子相貌美丽而去见她,觉得十分不高兴,并且有所埋怨,孔子却对天发誓,如果我做了于礼不合的事情,就让老天厌弃我吧!就让老天厌弃我吧!

 

对于学生对自己的误解,孔子并没有责怪学生,反而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也会感到着急。赶紧指着老天发誓,天厌之!天厌之!这样的反应实在是让人感到新鲜,夫子自然不会与南子做出越礼的事情,但孔子也有情急之下对天发誓的时候,这不禁让人笑出声来。

 

孔子说过: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一般听到这个诉讼案件,都要听两面之词,原告、被告都讲完毕后才能判断。但是子路不一样,他听到一面之词就知道谁对谁错,因为他脑袋瓜好使,不需要按照一般人的方式来判断是非,是大智大勇之人,在他的刚毅、公正的谋断下,涉案众人都非常信服。

孔子常与弟子谈志向,每次仲由都抢先发言,而且多数是谈他如何勇敢,如何教别人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孔子对子路说:你喜欢什么?子路(对孔子)说:喜欢长剑。孔子周游列国时,仲由和颜回等人始终跟随孔子,由于他极勇武,实际上起了保卫者的作用,所以孔子评价子路这个朋友的忠诚时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后,我就没有再听到的恶意的言辞。

3子路侵官

据后人说:有一次子路去做郈这个地方的首长,当时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季家的手里,季家限百姓在五个月以内开通一条运河。古代生产力低下,季家这个命令,对老百姓来说是很沉重的。而子路的行政区内正管到这件事,为了要鼓励大家做工,公家的经费又不够,就自己掏腰包,把自己的薪水贴上,乃至从家里弄粮食来,供给大家吃。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派子贡去,把子路做好给工人吃的饭倒掉,把锅砸破。

子路是个急脾气,跑去跟老师吵架,对孔子说,你天天教我们做好人好事,教我们行仁义,现在我这样做,你又嫉妒了,又反对我了,还教子贡来捣乱。孔子就说,子路!你不要糊涂,当了君王的人,因为天下都是自己的,便忘了自己而爱天下,当了诸侯,就爱自己国家以内的人民,当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普通一般人,爱自己的家人,超过了范围的仁义,虽然仁义之举,但是侵犯了别人,所以你错了。

 

二、主要成就

1无宿诺

仲由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义仁勇,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间润泽华夏,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

 

后来子路到卫国做官,担任孔悝的家宰。孔悝是卫国的大夫,名臣孔圉的儿子,卫庄公蒯聩的外甥。因此,孔悝作为卫国的大夫,其影响力也是很客观的。

 

孔悝让子路做蒲邑的长官,子路在那里为官三年,政绩十分突出,老百姓生活幸福,田野里庄稼非常旺盛,地方的治安也井然有序,史载为蒲邑三善。孔子后来也专门到子路上班的今河南长垣县看子路的成绩,一连夸了三次子路干得不错。至今,在长垣县还有一些子路当年留下的遗迹,比如文明渠。

 

公元前480年,卫国的国君是卫出公。卫出公能当卫国老大,也是事出有因,卫灵公死前想让公子郢做接班人,但是这小子坚决不干。卫灵公只好再选,可是还没有决定选谁,就挂了。

 

卫灵公的老婆还想坚持老公的意见,让郢接班,但这小子还是不干,不过他给出了一个接班人选,是公子蒯聩的儿子辄。大家也就只好作罢,让卫灵公的孙子辄继位,是为卫出公。

 

这时候,对于晋国而言,早年逃到晋国的公子蒯聩立即变得有价值起来。因此,晋国的赵简子专程护送蒯聩赶往卫国。但是卫国拒绝蒯聩回国,为了阻止蒯聩,陈兵边境。蒯聩没办法,只好暂时躲起来。

 

这事说起来,本来就可笑,儿子做了卫国的国君,老爸想回来夺位。被阻止后,蒯聩在外又晃荡了十来年。

 

到了公元前480年,这时候子路正在卫国做官。卫国国内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子路所侍奉的老板孔悝的老妈伯姬联合了一帮贵族,想把蒯聩接回来做国君。

 

可是卫出公还在位呢,怎么办?孔悝的老妈也够狠,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儿子孔悝弑君,就是直接杀掉卫出公。弑君之事,从来都是毁名声的事。为臣者孔悝,心里是老大不愿意。

孔悝的老妈也看出来儿子是爱惜羽毛的主,于是文的不行就来武的,以武力强逼,胁迫他去做。就在这时候,卫出公提前得到信息,逃往鲁国。这风声,搞不好就是孔悝放出的。

 

在外上班的子路听说老板孔悝被挟持,丢下手头的工作,就往都城奔。可是此时的卫国国君已经易主,变成了蒯聩。

路要进城去见蒯聩,实际上他是担心孔悝的性命安危。可是蒯聩担心子路进城,乃命人攻击子路。结果卫士挥戈击落了子路的帽子,子路受孔子教育多年,君子不戴帽子,或歪戴帽子,都是有失君子风度的,正所谓君子死,冠不免。于是赶紧收拾帽带,戴好帽子。就在这个过程,子路被杀。严格来说,子路的死亡过程,是先被杀死,然后又被剁成肉酱。杀死,是结束生命,而死后被剁成肉酱,则是蒯聩对子路施加之酷刑。

 

子路事亲极孝,刚猛勇敢,性格爽朗,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正立即改过,很尊敬师长,也常常直言进谏孔子。子路后在卫国的蒯聩之乱殉难,孔子闻其死,伤心流泪,死前不吃肉酱

孔子听说子路惨死卫国后,伤心欲绝,从此再不吃肉酱。据《论语·乡党篇第十》所载,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有八不食,其中由最著名的一句就是不得其酱,不食。但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子路,他从此戒了这口福。

 

 

2为亲负米

为亲负米,二十四孝的第五则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

 

 

 





赞 0 点击查看原文
下一篇:春秋名人-“孔门十哲”之宰予(蓝网小课堂 312)
最新产品推荐
海加尔呼益舒复合粉(槲皮素)

海加尔呼益舒复合粉(槲皮素)

磷虾油灵芝孢子油软胶囊

磷虾油灵芝孢子油软胶囊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

同济现货|古方益养本草粉  特膳 祛湿健脾

同济现货|古方益养本草粉 特膳 祛湿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