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名人-“孔门十哲”之宰予(蓝网小课堂 312)
2023-07-21 88蓝保健品招商网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家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和楚国。
鲁悼公九年,去世,后世追封齐侯、临淄公、齐国公。明嘉靖九年,称为“先贤”,从祀孔庙。
一、礼坏乐崩
宰予,鲁国人,字子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记载其年龄。口齿伶俐,擅长辞辩。拜在孔子门下以后,问道:“一个人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败坏。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换遍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说:“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予回答说:“心安。”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高兴,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予退了出去,孔子说:“宰予不是个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母亲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仪啊。”
二、井有仁焉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孔子回答:“仁者必有智 ”
三、既往不咎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并解释说“那是为了让老百姓害怕”。孔子念念不忘的是恢复周礼,而作为徒弟的宰我却在诋毁周朝!孔子听后,也实在无法给予道理上的回应,只好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四、宰予昼寝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读解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严加斥责他为“朽木”,“粪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大有恨他不成器的味道在里面。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是不能用来雕刻的,能掉下土来的墙壁是不能够粉刷的。”
孔子评价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特别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
古时人们普遍认为应当遵循太阳的起落来调整自己的作息,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孔子认为白天时光短暂,应该努力奋发。因此,他把对宰予白天睡觉这一违背正常作息的举措看做是懒惰和愚昧的表现,并加以严厉的斥责。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